我国第一次全国地理国情普查历时3年,全面摸清了地理国情家底,首次取得了全覆盖、无缝隙、高精度的普查成果,全面查清了陆地国土范围内(未含港澳台地区)地表自然和人文地理要素的空间分布状况及其相互关系,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

效应初现,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频出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局长库热西·买合苏提在《开展地理国情监测 服务国家改革发展大局》回答记者提到:近年来,测绘地理信息部门坚持“边普查、边监测、边应用”,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重大部署,在国土空间开发、生态环境保护、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发展变化、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和建立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等方面开展了近100个地理国情监测示范,取得了一批重要监测成果。在国家层面,取得了京津冀地区7年重点大气颗粒物污染源空间分布、首都经济圈20年城市空间格局、三江源生态保护区管理、海南省“多规合一”信息化平台建设、国家级新区建设变化、沿海滩涂变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环境动态监测、三峡地区地质环境变化、抚顺矿山地面沉降等监测成果。
迎来春天,地理国情监测步入常态
从“十二五”开始,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大力推动地理国情监测这一新业务建设,努力打造测绘地理信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的融合发展平台。“十三五”是推进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的关键时期,按照国务院对地理国情监测的总体部署,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已印发2017年测绘地理信息工作要点,其中明确提到推动普查成果应用,全面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工作。
加强地理国情监测支撑体系和机制建设。出台国家地理国情监测总体方案,健全监测技术标准、质量控制和产品服务体系,完善监测内容指标、技术规范、工艺流程。建设适应动态监测需求的地理国情信息时空数据库,基于“天地图”建设涉密版和公众版地理国情信息在线服务平台。完善地理国情监测业务协作、信息发布、共享应用、绩效评价等工作机制,形成沟通顺畅、运转协调、公正权威、公益服务的地理国情监测常态化工作格局。
有序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常态化监测工作的开始。要遵循“全域监测、突出重点”原则,实施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即对普查成果进行年度更新,发布2017年度地理国情监测报告,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新的地理国情公共数据。要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特别是“三大战略”实施和生态文明建设,开展专题性地理国情监测,即按需采集重点区域和专题地理国情信息,融合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数据,从多个维度反映经济社会发展的规模、结构、人地关系协调性等方面的规律性特征,提出科学判断和建议。
优势彰显,武大吉奥地理国情监测实力领先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理国情监测,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充分发挥自主研发的技术优势,以地理国情普查的成果数据为基础,推出一套适合我国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完整比较正规的买球软件的解决方案。目前,该比较正规的买球软件的解决方案已在江西、山西、武汉等多个省市实施,为政府、企业和社会各方面提供真实可靠和准确权威的地理国情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江西省地理国情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库和天地图,发布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成果和统计成果,并建立地理国情监测平台,对地理国情的统计分析指标进行监测。以地理国情监测平台为基础构建鄱阳湖监测平台,接入卫星遥感数据、地面传感网数据以及鄱阳湖生态监测模型,开展一体化的湖泊流域地理国情监测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实现鄱阳湖生态环境的动态监测。

江西省地理国情与鄱阳湖监测平台
(本文根据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报道综合整理。 )